| 
                 
				 
				 
				 
				  子欲孝而亲不在——《诗经·小雅·蓼莪》赏析 
《蓼莪》今译 
蓼蓼者莪,        高高水蓼像莪草, 
匪莪伊蒿。        其实它是青莪蒿。 
哀哀父母,        可怜我的父母亲, 
生我劬劳。       生我养我真辛劳。 
  
蓼蓼者莪,       高高水蓼像莪草, 
匪莪伊蔚。       其实它是牡蒿草。 哀哀父母,       可怜我的父母亲,  生我劳瘁。       生我养我真艰辛。 
 瓶之罄矣,       洒瓶已经空荡荡,  维罍之耻。       只剩酒瓮愧难当。 
鲜民之生,        穷苦人活在今世, 
不如死之久矣。    不如早早就去世。 
无父何怙?        没有父亲依靠谁? 
无母何恃?        没有母亲依仗谁? 出则衔恤,        出门时忧心重重, 入则靡至。        回家时双亲已故。 
 父兮生我,        父亲用心抚养我, 
母兮鞠我。        母亲尽力养育我。 
拊我畜我,        抚摸我又爱护我, 
长我育我。        精心培育我成长。 
顾我复我,        反复看我不厌烦, 
出入腹我。        进进出出抱着我。 
欲报之德,        本想报答父母恩, 
昊天罔极。        父母恩浩大无边。 
  
南山烈烈,        南山岿蘶而威烈, 
飘风发发。        暴风迅猛又强烈。 
民莫不榖,        人们都丰衣足食, 
我独何害!        我有什么可担扰! 
  
南山律律,        南山岿巍而险峻, 
飘风弗弗。        暴风强劲又迅疾。 
民莫不榖,        人们都生活幸福, 
我独不卒!        唯我未终养父母! 
解读赏析: 
     《诗经》收有小雅74篇、大雅31篇。“雅”是周朝时代的宫廷乐歌,歌词内容多为祭祀、宴飨、歌颂、劝勉等抒情作品。小雅产生在西周的首都镐安(今称西安)和东周的首都洛邑(今称洛阳)地区。作者多数是贵族和官史,但也有少数平民百姓,因而小雅的民歌也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 
   《蓼莪》是有孝心的儿子哭悼已故父母的哀歌。从内容上看,很可能是用在上坟扫墓祭祀时的祭歌。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苦人。全诗充满对已故父母的深情怀念、感恩、歌颂、内疚、忏悔和忆苦思甜等百感交集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诗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独自表白的方式讲述,因家庭贫困、被迫外出谋生,但是回家时父母已双双去世。后来他生活好转、丰衣足食之后,却没有机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谈不上对父母养老送终,而遗憾终身。 
    《蓼莪》形象地描述父母坟头上的蒿草已长得很高很高,祭奠祖先用的酒瓶、酒坛也已空空如也,表明已有相当长的日子,没有后人来上坟扫墓了,当然也无人锄草、培土和打扫坟墓周围。面对如此荒凉的情景,主人公心中不禁产生“可怜我的父母亲,生我养我真艰辛”和“父母恩浩大无边”的联想。接着追忆孩童时代受到父母宠爱的细节,长大后不愁吃穿而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时,父母已经去世。只能永抱终身的遗憾和内疚。令人读后产生共鸣。 
     时至今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状况和心情,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住上楼房、坐上汽车、有吃有穿、拥有电视、电话和冰箱等等物质条件,有的人甚至时常外出旅游休闲度假时,常常会想到如果父母和长辈们仍然健在、能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和天伦之乐,该多么美好、多么理想! 
                               (高忠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