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高氏族谱》 
1835、1918年修订本主要条目与内容 
  
琼《高氏族谱》卷之首: 
1、道光乙未年(1835)续修参修人名字: 
   鳌山:岸、元杓纂辑 
   秧峰:嶽宗、岱山鉴定 
   德峰:锡淳、祥斋、校正 
   水六明通派:参订:士琳、有丽 
                 校录:世正、大宽、有郁、士杰 
  水八明学派:参订:有芳 
                 校录:世淳、有兰、有恒、有茂 
   白延应豪支派:参订:梧冈、青云 
                 校录:大进、世炳、世荣、大经 
   蓝田翰鼎支派:参订:大标 
                 校录:世景、大纪 
     湾头文支派:参订:定义 
                 校录:琼芳 
     从龙升支派:参订:大峰 
                 校录:桓、梯 
   丹山明美支派:参订:有辉 
                 校录:有章、有璋、有钰 
     木兑思支派:参订:锡显 
                 校录;堂、锡祺 
  龙所园敬中支派:参订:大拔、大成 
      大昆  支派:参订:腾蛟 
                  校录:有能、大儒 
  永藏启中支派:参订:文嵩 
                校录:立宝 
  龙井炳支派:参订:永光 
              校录:成忠 
周坊添堡支派:参订:凤翔 
              校录:子仪、子九 
吴村明志支派:参订:向东 
              校录:子杰 
澄迈乡支派:参订:德隆 
            校录:登魁、荣 
群守宽支派:参订:明道 
元亨正支派:参订:定中 
扎昌位支派:参订:大位 
青一星派:参订:大彬 
  
民国戊午年(1918)续修人名字: 
创首辑纂:鼎臣、人福、国材 
    纂修:镜清、芳桂、月波 
    鉴定:春雄、日辉、星南 
木兰思派:参订:人谦、人德 
          校录:日馥 
儒教道宽派:参订:日熙、日梯、芳泰 
            校录:景东 
  青松琼禧派:参订:崇宦 
              校录:日昭 
  后坡奇派:参订:人凤 
            校录:日贵 
  创造佑中派:参订:启志 
              校录:人寿 
下山烈派:参订:人杰 
龙井炳派:参订:人福 
轧昌位派:参订:日德 
灵山泰派:参订:人贤 
迈历英派:参订:日昌 
坡村琦派:参订:日兴 
琴山成派:参订:人运 
2、联修谱序 
联修合族谱序 
二十八世孙 岸 
余之先齐之后也!齐太公生丁公及,及生乙公得,得生癸公慈母。癸公长子哀公不辰,次子胡公静、三子献公山相继嗣位;四子公子高,五子公子栾。周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高之后以高为氏,栾之后亦,以栾为氏。犹夫宗之孔父嘉其后以孔为氏也。则我高氏受姓之祖,非自公子高始哉! 
姓氏书氏族著,谓为齐太公曾孙,援此厥后世袭上卿,数传而仲出,又数传而共城侯,生家声已著于周矣! 
迨传于汉起於晋,兴于魏,盛于唐,显于宋。宋以前其名贤王佐纯儒良吏,勋名之见诸史册者,固已指不胜屈。宋以后尚义宦琼籍於文,派及琼属十三距雷阳。其间以科第显忠孝著以名宦卿贤,传与夫贡,大廷游庠,序糜气禀书声。济美之登於家乘者亦无庸更仆数。特是支分派别生齿日繁,没有谱而萃之其不至于涂人视也者。几希吾闻之苏询曰:亲尽则涂人,而不知其初则兄弟也,兄弟其初则一人之身也!一人之身分而至於涂人势使之也。欲使祖功宗德数千年如一日者,非谱不可;欲使左昭右穆亿万家如一室者,非谱不能,谱顾可略哉! 
吾家之谱,明崇祯九年(1636)允祥公已修,海以南洋矣,而其初尚阙焉!及道光乙未(1835)夏,岸联建尚义公祠於郡。己亥(1839)鼎造有事,得雷琼道库厅宗人延贵解之。岸过候叙及源流,贵示以山东旧书本,岸溯世系得合符旋归。珍爱之胜於天球河图矣!癸卯(1843)乡试,岸复访佛镇家谱,名序与山东多牴牾。想其中年湮版蠹,未免无挂漏影响倒置,注误处而沿代相传,以名著备,世数不如山东本一丝不走也。族人以谱事襄于予,予才学谫陋未获登大雅之堂,安敢受笔削之任第,思谱贵得源流华贯。因劳于祠事,不惮跋涉而偏索远搜,尽录尚义公以派之后,依源流而甲乙之造。端于锡姓受氏之初,流衍于百有余代,而遥历十余年而书始成。披而阅这,了如指掌,渤海真面目于是乎存焉。且含纂通族质证,确当付诸粟枣,灿然如日月经天,昭然如江河行地,惟是二、三昆季留心谱牒,阅历多年来敢轻试。道光乙巳(1845)八月,躬行祖考之事,诏伯叔兄弟而共襄美举焉,曰锡显、定义、大任、大标、堂、有芳、有丽、士琳、凤翔、向东其为族内孔桑,主出纳之泉,以支时用。毋怀贪,毋悭吝;曰:青云、廷藩、鸿飞、腾蛟、大峰、德隆、日保其订各支世系。毋谥失、毋妾加、毋作好作恶,毋设套;午文曰:锡淳汝其司文墨,出机杼参考明引,确同为布置。毋依回寡断,毋随流逐波,是非可否唯汝是。共自是而十八人随材器使计,候程功或遵原规,或增时制,或循旧帙,或出新栽,或起例发凡,或因朝著代,或求详而或举要,或徵信而或存疑,分而按之,合而核之经之纬之节之比之首尾,合而中间分远近,殊而体式一,亲者不紊,疏者不淆,无亵弃亦不遗忘,无影附亦无疑似。如此质之先公矣,诸后代庶几两无所恨,系是而垂之千世,延之万年。敦睦之意引而愈长,世德之光久弥炽,后人披谱而思奋兴,崇德象贤式廊而光大云,自觉名垂竹帛,功著旗常足与齐公族,后先辉於千百万年之后者矣!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吾族世代书香簪缨勿替,无枝不茂,无叶不蕃者,吾唯以祖德之灵长十之也。今则谱工告峻矣,求其左右袒上下,手作伪营私利,鲁生之肘者竟未之有焉!虽然予岂敢徇私以作伪哉。予不求谅遑计,有谅予者聊叙其始未以亦来兹。 
3、派序、派字(略) 
4、规训、条规: 
古者宗有法,史有评,鼎有铭。官师相规工诵箴谏,其见于载籍者备矣!顾或则诵言忘味而口耳为功,或则终娄且贫而肆业,未及此皆昔人所深虑也!尝考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司马居家杂仪,总不外正伦理笃思爱,尤为切近可循,因师其意证为规训。一卷文取质直义务详明,使学者触目而警心,即未学者亦闻言而知悟,以是为长善救失之助云尔。 
谱制条规六十条(略) 
推嗣立继明解十二条(略) 
新增条规五十九条(略) 
5、家训 
家训之道,历代名公以传嘉言懿行俱定,以垂训大要明伦而己。然书卷繁浩未能悉选,今谨遵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采数十则,依傲前贤之言以推广,先人之意与我族交相劝勉是祷。 
父子有亲二十条(略) 
君臣有义四条(略): 
夫妇有别七条(略) 
长幼有序十八条(略) 
朋友有信六条(略) 
6、治家格言(另录) 
7、劝孝八反歌(另录) 
8、祀典略: 
闻之春祭曰祠,祠之为言犹食与继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亲,继嗣而食之。曰祠而祭必视乎田,凡仕有余禄家有余货,各出之以置业计其入,以为岁祀之用。 
王制所谓有田则祭者此也!祭之日择其桑嘉,选其馨香,洁其酒醴,供其粢盛具牲牷实葺  ,专祭配祭定其位也!作阶西阶序其事也!以献以祝备其仪也!受福受脈邀神惠也!因其饮食聚宗族教民睦也!此礼之通於上下者也!爰酌而行之著为常典冈,或陨越以贻厥羞云。 
祀典内容:分各项目人员设置,祭日合用之器皿具,省牲仪节,祭祠仪注,祭祀仪节,省牲出主仪节,省牲日出,主祝文,祭祠仪节,祭礼考证,祝文。 
琼《高氏族谱》卷之一: 
谱序略 
唐李彦方太和中为凤翔司录忝军,家藏数函莫非太宗手墨。方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故也家谱非凡墨比,源源本本珍藏更贵乎诏书。然非鸿藻以弃其首,转不如铁勒诸部落遗,使来贡方物亦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矣。故掇各派序文,集成一卷而作谱序。 
卷之一谱序分为: 
宋英宗四年天宜祖自写的《原谱题序》; 
明崇祯九年(1636)允祥公写的《祥补谱序》; 
民国戊午年(1918)版,里人附贡生候选分州黄睿撰写的《渤海渊源序》; 
道光丙戌年(1826)举人杜应清写的《续修本支族谱序·水六支谱序》; 
琼二十七世孙大受写的《续修谱序》; 
文昌儒学刘腾讠赞 撰写的《赠高氏重修谱序·水八支》; 
乾隆四十九年(1785),特授琼州府文昌县儒学正堂加一级刘腾赞撰写的《水八谱序》; 
琼二十八世孙嶽宗写的《白延谱序》; 
岁进士王桂茂写的《木兑谱原序》; 
宣统元年(1909)由效愚撰写的《白延再续修谱序》; 
宣统元年(1909)白延支十二世孙培元撰写的《续辑谱序》; 
木兑支裔孙坊撰写的《木兑谱前序》; 
嘉庆庚辰(1820)二十八世有魁写的《敬派支谱稿序》与道光六年(1827)的《敬派支谱补序》; 
道光二十六年(1847)由二十八世孙定义写的《定邑以谱序·湾头·后坡·下山·山心》; 
道光二年(1822)裔孙琼玮写的《蓝田屯谱序》; 
进士林燕典写的《新蓝田谱序》; 
琼二十八世孙大悦撰写的《明美支谱序》; 
琼二十七世孙桃与业撰写的《从龙支谱序》、《重修源流序·从龙支》; 
道光二十六年(1847)丙午由外孙庠士黄中焕撰写的《永藏支谱序》; 
裔孙腾蛟撰写的《大昆支谱序》; 
德表撰写的《龙井支谱序》(雍正三年(1726)春月) 
裔孙凤翔撰写的《儋州谱序》; 
裔孙德隆撰写的《澄迈支谱序》; 
嘉庆二十五年(1820)裔孙步云,瑞峰撰写的青松《重修家谱序》与宣统二年(1911)三十世孙崇宦撰写的《青松支谱序》; 
宣统二年(1911)三十三世孙芳桂撰写的《创造支谱序》、《儒教支谱序》; 
由裔孙步蟾撰写的乐东《官村谱序·并九所赤·桃》 
裔孙位兴撰写的《崖州尧儒支谱序》 
由裔孙拔贤撰写的万州《本支谱序》 
以及宣统二年(1911)三十三世孙芳桂撰写的《再续修合族谱序》等。 
琼《高氏族谱》卷之二 
1、记图略,祠堂记。 
宋太宗尝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翰林苏易简及建秘阁,命参政李至专掌,以“飞白阁”额赐之,公亦作御书“飞白记”。则凡宇有堂必颜以名,铭以记,绘以图,始觉云章灿然,晖映日月,垂不朽之迹矧。祖祠乃栖神安灵之所,更为士庶巨典耶。爰聚列祖庙貌,并录牌位,议条帙成卷二而作堂记祠图。 
琼《高氏族谱》祠堂记有: 
道光癸卯年(1844),敕授文林郎署新兴州知州即用知县后学,进士韩捧日撰写的《济美堂记》; 
琼二十八世孙岸(有魁)撰写的《济美堂记》; 
琼二十八世孙岸撰写的《敦伦堂记》;(道光丙戌年1826年) 
举人蔡泽撰写的《廷先公竞成堂记》; 
遂溪训导王三杓撰写的《龙山时和祖小宗祠记,水八支》; 
裔孙青云撰写的《世美堂记》; 
裔孙汉章撰写的《才美祠堂记》; 
裔孙永泰撰写的《翠湾堂记》; 
裔孙士琳撰写的《致敬堂记·水六周圮》; 
裔孙效愚撰写的《拔萃公堂记》; 
裔孙有辉撰写的《安江堂记·南一支》; 
裔孙世荣撰写的《敦睦堂记》; 
三十一世孙日昭撰写的《青松重修祖祠记》等。 
2、大宗祠建理名字、牌位设置分献图。 
是堂道光乙未(1835)夏创置府治中街。四至上小巷下大街,东韦西庵周围俱躬墙,鼎建於道光己亥(1839)中秋月中浣二日也。 
创建人: 
水六:岸,木兑:锡显,湾头:定义,青松:步云,才门:岳宗,蓝田:琼璋,水八:大鹏、大伦、大英、有芳、世淳; 
协理人: 
儒教:广悟、廷藩、木兑:堂、锡祺,才门:大龄,水六:大昌、有郁,后坡:学明、大伦,大崑:大琮、丹山:大贤、有辉,从龙:桓、大峰,文毓:登龙,永藏:文嵩; 
3、祭位图(另录); 
4、众议条规(略); 
5、捐资名字(略): 
6、支祠议条(略); 
7、祠堂对联(略); 
8、木兑祠堂入主位置(略): 
琼《高氏族谱》卷之三: 
内容分为上世宗图,南也宗图两类。 
一、上世宗图: 
以分支图解方式录入从高氏受姓始祖公子高至七十六世可仁祖的直系各世代派祖与旁系。 
(参考全国各地高氏世系宗图,琼高氏上世世系恐有误,候后质定)。 
二、南世宗图: 
以同样方式记录从琼始迁祖至二十世各代派祖世系,已知世系比较详明,但尚有不少未明世系候后查证。 
琼《高氏族谱》卷之四: 
以《上世备录》单独编篡。先以纪年而后备录的格式,从受姓始祖至七十六世,按各世代先祖之履历,生平、行述、述赞、内外传、编撰者评论等内容,是高姓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候录)。 
琼《高氏族谱》卷之五: 
原谱按:南世备录根据允祥公原版,并集各派旧本参互考证,确当详明方付梓行。 
南世备录同样以先纪年而后备录的格式,从琼始世起至十八世,按各世代先祖的履历、行述、内外传、述赞,然后按某一世代人的开始至结束时间,附加编者世说。内容丰富,是研究琼高氏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候另录)。 
琼《高氏族谱》卷之六: 
其内容分别为: 
一、科名 
科名从唐朝开始至民国时期止历代高氏知名人物录入,据琼《高氏族谱》载。 
科目琼原赴雷考校,遭飓风覆没童船三只并送之临高,知县陈址县印亦失焉。郡人王宏诲疏请以海南道兼提学奉旨得准。 
万历七年(1579),以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道,琼州一带师儒考试巡察,任其便宜行事。 
康熙十五年(1676)命广东提学道,渡海考琼州府岁科两次; 
康熙四十五年(1706)改提学道为学院; 
康熙五十五(1716)广东各卫所,各取进童生一名,拨入各府学,教职督卒其补廪,出贡即附入於府学原额大清会典; 
雍正三年(1725)覆准广东卫所至户旧浪俱归,并附近州县,其卫所军童生嗣后仍归原考之州县考录申送。 
雍正八年(1730),分二学院肇高,琼廉以陈悬华为之广潮南惠韶以邓钟岳为之。 
乾隆十五年(1750)复命肇高学院,程严为提督广东全省学政今如之。 
二官阶 
唐虞建官,惟百周官三百六十,奏汉而下事渐繁而官渐备。故兵刑钱壳各有专司,而列姓於以有官阶矣! 
本家自受姓以来,初袭上卿,膺列职史垂世,胄钟鼎名家历代固可考也。及派琼后为循吏义良史,德泽遍及苍生,为大臣为将勋业大关民社,仕宦权可纪乎!故合前后等卑职而备载之,觉大小相兼,法廉相持,莫负祖宗呵护之恩,亦遂朝廷建官之意,则官方肃而族氏昌矣,更为之作官阶。 
官阶从周朝高受姓始祖至清代直系先祖或先贤之官阶。 
三、乔居村庄: 
乔居村庄,简略。 
昔尧都冀方置州,九复益以十二命羲和掌四仲所居之地,曰阳谷、曰南交、曰昧谷、曰幽都,更合天下之舆图而画一之,盖曰不出户而见天下也。矧居同一郡共出一源乎!思我宗族偏处琼邦,延裹千余里,不合而记之,则风俗之谆漓,言语之同异,山川之俭易,气运之转移又何以稽而知之也?为遂之作乔居村庄。 
乔居村庄分布图 
文昌县: 
原籍故里,宋微宗九年(1107),尚义公(天宜)宦琼立籍於何二图昌台村。 
公置昌台,石马头、罗创山头、青山岭、草录、井仔、大威山、学油山、多原山、南边园、草藤山等处,世传三十六桩。 
明通祖派: 
居水六(今翁田镇):社坡、南有、周圯、新居、内山、田头河、田尾、昌壁、北水、多寻、迈号。 
明学祖派: 
居水八(今抱罗镇):甘宅、厚福、乌土宅。 
志中祖派: 
白延、才门、草昌、芳园、官墓、文城、加昌、多寻、木蓝、陈村。 
敬中祖派: 
多寻、龙所园、草席、洋边、白延、白延墩 
张中祖派: 
石马头、昌台宫新宫、公候山、丹山、安昌坡、府城、万州石井、儋州、荣桥等地。 
允贵祖派: 
大崑、下坡头、水吼山、西坑、小惠、乐利、河门 
富中祖派: 
南托海路、青三码头 
廷教祖派: 
白延白寺,移淡昌军屯地,清澜海路 
琼山县: 
纪中祖派: 
桂林二青松,移琼郡道前,移定安闾吕街。 
道宽祖派: 
张吴东儒教,分居群守,移大尼坡,移琼郡立斜街。 
廷炽祖派: 
永兴图蓝田,南乐。 
思祖派: 
德兴木兑,移卜通,移琼城大路街,下坡移定安高钞。 
启中祖派: 
西谭永藏,移美兴,移含宏。 
信中祖派: 
调长三后坡,车路园。 
佑中祖派: 
近永藏创造。 
炳祖派: 
东河龙井,旧村,移东山,移龙骨塘。 
凉祖派: 
兴政文毓,移文雅。 
定安县: 
应士祖派: 
曲二湾头仔,后坡,移山心,南凯,闾二从龙,曲一屯昌轧昌坡(系明学祖派后),后坡(系吕一炳祖派) 
澄迈县: 
明禄祖派: 
县西美逢,文斗,黎水,坡宝,美芬,那藏,西昌市元亨园(由水六迁居)移龙塘。 
儋州市: 
添堡祖派: 
长坡周坊,吴村,崖碧,王五,荣桥(系明美祖派),王步青(疑是应英祖后)。 
昌江县: 
琼礼祖派: 
海尾流水村,河南驸马村(由感邑分居)。 
感恩县:(今东方市) 
其次祖派: 
一图二甲河边,部道,那斗,龙卧、高排、长坡、乐利、县上、罗带、竹根等各村。 
松祖派: 
一图七甲上八所,那杰 
事音祖派: 
一图六甲米山,那斗。 
应英祖派: 
原下儋州,分居县东,那脊坡,爪亚东西等村,移崖州黄流沟。 
会同:(今琼海市) 
命通祖派: 
太平都上昌,下昌,轧昌,淡坡。 
志中祖派: 
由才门分居嘉善都宝树,排楼、良久、赤坎市、各支西营、美芬。 
崖州:(今乐东、三亚市) 
和中祖派: 
崖西(乐东)官村、九所、晋陀溪(九所分居)。 
锦中祖派: 
乐东黄流,赤桃、赤命、新村田、下港。 
崖东山后(由赤桃移居) 
万州:(今万宁市) 
藏中祖派: 
州东后丹坡,中央坡(由后丹坡迁居) 
由水六(翁田)分乌石母或土母坡。由公候山分石井,由丹山分居大尼山、花丛,各支州城东门,番村州西圯。 
乐会:(今琼海市) 
琼玖祖派: 
北营西芳岭,各支南轲沟。 
临高县: 
驱祖派: 
由澄迈美逢分居、县东,和朗西营南,德烈。 
陵水县: 
以耀祖派: 
溪东北公祖今改。 
以上村庄皆济美堂子孙,后渡琼及零星迁入者未采入。 
四、习尚 
琼之习俗向来尚巫鬼,迩年琼文定会竞火神像而争建祖祠,文邑更盛,各属亦渐从之。共树大宗於郡城,叠起小宗,大小宗於乡间,崇礼教之风蒸蒸日上。澄临二邑祠堂又设祖像,每春鸣锣溃鼓,抬游屯圩夸出色。昌感更於寒食期较猪大小多寡,以上祖坟山间拥祭,莫非水源木本之思。至婚姻礼教,数琼文五大县风气日腾。惟儋崖昌感尚存古遗风,丧葬俱遵朱子家礼,雷俗亦然。 
五、言语 
琼雷之语五有官语,即三江正音也!稍下儋崖昌感男女间能言之有客语,与广乡谈大同小异。惟周坊,吴村,流水等村言之有黎语。文毓、和朗、美逢等处,言之有西黎语。部道,那斗,那杰,老欧,米山数村克通之。惟有白语乃琼雷通谈,为正俗词而音带各土。故琼雷各属城池乡落皆然。盖祖今居闽福漳汀潮之音亦略相似云。 
六、居处 
海南俗朴栋宇,苟简亦海滨多风,地面少富,故里巷乡居,仅蔽风雨而已。然而黎木坚古,土甄纷增,风气日兴规模渐大,匪独富润,其屋即寒酸家,竹篱茅舍亦去湫隘。特是悃幅无华,敦宗睦族视诸广土,较有太古风。 
七、节序 
岁时节序亦可累纪,如春元张灯结彩,火树炮烟,打秋千猜灯谜,戏游达旦,谓之庆元宵,胝地为胜负。 
惟率老少男妇扫坟一事,或清明挂纸添土;或冬至插烛拜墓;或竞燔于四月八;或争扫于仲春丁更;或中元兰盆胜会山间拥祭。俗习虽殊慕祖则一。 
及童子以风筝为戏以纸鹦较能。琼郡重阳,各邑端阳闻述异而时尚亦迁。他若三三除拔涤而去氛;六六暴书衣以祛蠹;五五家家角黍悬艾竞渡夺标;九九处处携盒登高饮酒赏菊,其间美女乞巧七夕知己玩月中秋。 
至腊月祝龟神曰送龟,除夕馈亲友曰围炉,送扫於荒郊曰送穷,分钱於幼小曰守岁。四季节序不一而大较相同焉! 
八、石坊、匾额、桥梁 
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名,久之而湮没无闻非。 
朝廷彰善之盛典,亦非乡党乐善之美意也!石坊匾额之与桥足述焉,夫坊匾皆可传也!而亦有辨或山陬海噬之乡钟阳明之气,而蔚为川岳之光。曰男或深闺慈帏之内,毓坤舆之贞而彰为淑慎之范;曰女悉天垠间不多得之千古来不数靓之品也,何可忘诸。至桥梁以利渡涉,树义举於百世。上留遗迹於百世,下者当并纪之以垂永久也!统为之作坊匾桥梁。 
(琼高氏历代坊、匾、桥略) 
琼《高氏族谱》卷之七: 
其内容分为: 
一、渤海家声(另录) 
二、士女善录(候录) 
琼士女善录分为:循史、忠义、孝友、卓行、笃行、文学、隐逸、耆旧、内范、女德善录。 
琼《高氏族谱》卷之八: 
详细内容分为:艺文略,敕论,族宾兴引,木兑学校引,祠堂记(含大宗与各支小宗),墓志铭,人物传记,世赞、像赞、鳌山八景诗,增诗,水六八景诗,木兑八景诗、挽前江翁诗、琼高氏有名人物行录,莫孺人墓表等(另录入)。 
琼《高氏族谱》卷之九: 
内容分为:称呼、帖式称呼、帖式论、帖式、帖式主婚论、各类祝文、时令类。 
另外,琼《高氏族谱》各支派的支谱方式单独编纂,构成完整的《高氏族谱》。可惜,由年湮世远,历史迁变,裔孙氏族观念淡薄,不少支派支谱已经不复存在,给后人续修带来难以想象的难度。 (资料由琼三十三世孙高芳盛整理,三十四世孙高元力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