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姓氏渊源  姓氏族谱  高氏文化  研究会    大事记    更多
 一代英豪高攀龙--连载二
          一代英豪高攀龙            
                  (二)三次上疏  被贬揭阳
   高攀龙少年读书,有志于程朱之学(宋代程颐,朱熹的理学),二十一岁成为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受到主考官赵南星所尝识,以国家栋材所期望,从此成为高攀龙的老师,赵南星他作为晚明的政治家,为官几起几落,性格强直,为刚正,对高攀龙仕途和思想都有重大影响.高攀龙对老师推祟备至,师生关系相当密切。
    在中进士后不久,高攀龙即因嗣父之丧而归家,在守丧三年间,他读礼三年如一日,翻经,阅史,讲学,会友,积累很多知识。守丧三年滿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上京,授官行人,他刚一上任,就遇到四川按察司佥事张世则上疏他所著《大学初义》,来取代程朱注解,极力诋毁程、朱章句,请颁发天下。高攀龙上《崇正学辟异说疏》极力为程朱学说辩护。这次上疏获得了明神宗的赞许,皇上御批,高攀龙论点正確。这一上疏成功后,又上了另一疏;《今日第一要务疏》提出施仁政,用谏臣等施政主张,来劝告最高统治者,这次上疏达不到他的期望,不过,还是得到众多大臣的好评。  
    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了行人司中丰富的藏书,并对有体会者一一摘录。此时山西大儒薛瑄的著作尤为引起他注意,薛瑄之学说对高攀龙思想形成深刻影响。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龙第三次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以臻至治疏》,疏曰:近见朝宁之上,善类摈斥一空。激怒了首辅王锡爵。“陛下深居九重”亦曾有以诸臣贤否陈于左右;一些言词得罪皇上神宗,因而被贬广东揭阳任典史。
    高攀龙到揭阳任典史是不入品的小吏,比较清闲,但收获也不少,有很多时间结识诸多学者,游访,讲学。几个月后,便告假还乡。临别时,揭阳朋友,诸生对他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从揭阳回无锡路上,高攀龙到福建同安时,谒朱子祠,到考亭拜谒朱夫子,读五言诗表达对朱熹崇敬之情。
   束发自黾勉,所志非浮荣。辨途慎所之,择术居其贞。
   巍巍云谷翁,绍孔明六经。群书万卷破,奇公一源并。
   自从子舆来,卓越莫与京。如何取径子,繁弦乱中声。
   计身亦诚便,畔道非所宁。我来拜阙里,斋心矢其诚。
   归轸探神奥,发轨谨门庭。董道而不豫,聊以拙自成。
                         待续    高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