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高路加书第七章节选:南方高姓(江苏)下 |
高路加:《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1997) 江苏高姓下 扬州高氏始祖为北宋开国元勋高怀德。据光绪三十三年《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记载,高怀德之父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妫州怀戎军之雕巢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北宋末,家族由汴京徙居高家堰(今江苏淮阴有高堰)。南宋末度宗时,元兵南侵,都统制高秉忠(字贯日)因受贾似道排斥,弃官南渡迁居金陵。元末顺帝时,团练使高明三(字新德、号台衡)见元朝气数已尽,弃职归隐,于明朝洪武初自领南京应天三厂进贡渔户名铸铜版册籍,从此世代为进贡渔户首领。此册籍使南京一带长江沿岸渔民承担沉重负担达四百余年。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 ─1722年),高人龙为解除渔户的痛苦,毅然向朝廷呈请免除渔户的负担。直至乾隆初(公元1736年),其子高谦让继承父志,竭尽全力继续呈请,终获成功。这是后话。当初元末,高明三和堂兄弟明二(九二公)一同归隐金陵,其另一堂兄明一则仍居高家堰。明三娶江宁刘氏为妻,生三子:高崘、高岳、高嵩。为避祸,长子高仑随母姓刘,但后来仍回复高姓。高崘三兄弟自金陵渡江北迁扬州南门,后来子孙分迁各地,例如,高崘之孙高辉(字子阳,号泰和)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由扬州迁居张纲沟,后又迁居江北蔡家桥,其孙高灌的5个儿子高表、高镐、高辅、高宦、高臣经历了沧桑巨变,下一代高守裕带领家族定居于长江中的保固、益国、永凝、裕民、旧业等沙洲。这期间,高嵩的后裔迁往河北,高岳的后裔迁往小坝,一朋的后裔迁往兴化,炳文的后裔迁往南京,此外,正已居扬州城内,象辉居泰州,一祥居瓜州,之禧居徽州,宗介居张纲镇,玉生居薛家坂,立民的后裔居佛感、天凝等洲,还有迁居海陵、六合的。高秉忠约为高怀德12世孙,其24世孙高厚元则应为高怀德35世孙、高士廉46世孙、高洪63世孙、高柴78世孙、高傒87世孙、姜尚97世孙。 扬州高氏世系 50世 53世 64世 一世 高顺厉─思继─行周─怀德─……秉忠─尚志─│栋───┐ │标 │ 嘶马墩 │ 土庙等处│ ┌────────────────────────────┘ └┐獬─明三 北族之祖─│崘─ 廷─│辉─│己─│兴 │豸─明一 高家堰 │ │ │玺 │灌─┐ │冠─明二 南族之祖 │ │灿─│珏 │潮 │ 68世 │ │ │珞 │ 五世 │ │ │瑜 │ │岳─│建─ 耀─ 琰 │ │ │延 │ │嵩─ 逵─│焕─│璟 │ │ │燧 │斑 │ ┌─────────────────────────┘ └┐表─│守倩75世、十二世 │镐 │守廉 │辅 │守俭 │厚元 生于光绪乙亥 │宦 守裕─……│厚安 生于光绪丙午87世、二十四世 │臣
素有“陶都”、“教授之乡”美称的宜兴市高姓主要分布在丁蜀镇、都山乡王庄、高塍镇邱庄、十里牌乡等地。史称唐高宗时为相的高智周出自晋陵高氏,实际是宜兴(属晋陵郡)人,其墓在宜兴葛墟村(见《宜兴县志》,清嘉庆二年刊本)。近代以耒,最有影响的是陶瓷主要产地丁山高氏。丁山,原为鼎山。丁山高氏主要有3支,分别聚居在丁南、边庄、任墅,均建有祠堂。丁南高氏人数最多,占全镇高姓半数以上,在本地的历史也最悠久,分布在丁山南部跃进桥(古称通济桥,俗称小木桥)南端的丁南村、桥西村。据族中父老回忆,祖坟在乌龟山(现丁山宾馆旁),祠堂堂号是“是亦堂”,在丁山已有27代,辈份字有懋、德、景、馨等,馨字辈是第25世(据楚培回忆);1947年曾修过族谱,当时最低一辈是馨字辈(听生回忆);族谱中列祖列宗画像的第一幅是北宋开国元勋高怀德,先辈迁来丁山前似乎在徽州(治今安徽歙县)居住(据伯明回忆)。丁南高氏父老一致认定先祖是高怀德。丁南高氏至迟从清中叶时起成为丁山制陶业主力之一,楚培高祖父一辈的族长高金茂(20世)即为烧窑师傅。由楚培的伯祖父高耀卿创建的高大昌陶瓷工场更是丁南一带制陶业主体,拥有4顶龙窑。高大昌陶瓷工场早在1948年就有30多人研制生产彩陶。1946年,高耀卿三子汝舟首次试制成功卫生陶瓷,现发展成为“山湖牌”卫生陶系列产品。1955年,高大昌工场改建为建华陶瓷厂,高大昌第三代传人高连生作为私方代表出任副厂长,于1964年与他人合作,进行技术革新,开辟了粗陶细作新路子。建华厂几经变化,于1984年定名为宜兴彩陶工艺厂,产品彩釉细陶被称为宜兴陶瓷“五朵金花”之一。连生之子永春现任该厂副厂长。高耀卿三弟洪顺的重孙女高丽君现为丁山紫砂陶厂高级陶艺师,工艺美术师高海庚则于1979年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陶都宜兴的丁南高氏在中国陶瓷业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现仍在丁山的本支子孙中最有影响的是高连生的同辈族弟高正昌,曾任丁蜀镇镇长、镇委书记,现任中共宜兴市委纪委书记。高伯明先后任丁蜀镇公安分局局长、指导员,其次子国强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丁南高氏还涌现许多高级科技人才,例如,高挺生,水电部上海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高洪川,南京红十字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高道行,铁道部株州电力机车厂高级工程师。丁南高氏24世景字辈楚培生于1915年,比生于1906年的扬州高氏24世厚安小9岁,应为同辈。高厚安为高怀德35世孙(见上文),故高楚培也应为35世孙。目前丁南高氏最晚一辈27世高云、高洋、高兴则为高怀德38世孙、高士廉49世孙、高洪66世孙、高柴81世孙、高傒90世孙、姜尚100世孙。 丁山高氏中在历史悠久和人数两方面仅次于丁南高氏的是边庄高氏。据族中老人高士新(1993年71岁,原丁蜀镇食品公司党委书记)回忆,家族祖先源出渤海郡,大约于明代迁来此地;原有宗谱,抗日战争时期(士新16岁),由于日寇烧房而被毁;宗谱记载说,有高姓夫妻二人来此地作工,砍柴谋生,子孙即为边庄高氏,现已传24代,2百多人,本人属21世;因民国早期外来的任墅大地主高小槎财大势大,和边庄高氏联宗,并在任墅建总祠,在边庄建分祠,这时修的边庄宗谱也是任墅总谱的分谱。属边庄高氏的高奇南(原丁山二中校长、宜兴市政协委员)则说,太公一辈就在此地烧窑谋生,很快就兴旺起来;太公一辈有高金龙等5兄弟;祖父高子刚是秀才;边庄高氏有一支分迁汤渡。本支21世高奇民为唐山市纺织工业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奇伯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光绪裕本堂《任墅边庄高氏宗谱》卷3、4、7记载,两村高氏的共同祖先缑山公于明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来自福建福州,至修谱时已传21代。高缑山应和扬州高明三同时代,约为高傒68世孙。第二十一世仅记边庄三房的宪中、宪章、宪文三人,均生于同治七年至十年(公元1871年),现应传至25世。和高士新所说已传至24世相近。该谱记载着称作麓云支的任墅四房,统称作楚峰支的边庄七房,统称作翠崖支的朱家村二房的17至21世世系,但只有17、18两代较齐全。名列光绪《宜荆合志·人物志》“乡贤·义行”的高凤飞在谱中列在18世,谱中说:“树基,邑庠生,名凤飞,字伯升,号月槎、懒仙,同治五年丙寅岁试,江苏拔取荆溪县学一名,著有《懒仙歌》4卷……《古文集》4卷……生于道光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午时……子二晋昭、晋荣(早卒)。”谱中还记载着,边庄6房17世永茂生二子:金咸、金隆(道光二十七年生)。和高士新所说其太公高金龙属18世相合。 今天的任墅高氏仅有高小槎、高德华两支后裔。据高德华之子高佑林中医师说,其父德华最早居此地,并从宜兴高塍邱庄高家祠堂抄来宗谱一套60册。后来高小槎也从外地迁来。高小槎十分富有,和高德华联宗,请德华抄一套宗谱给他,并联合边庄高氏在任墅建高家祠堂。此祠也是从高塍邱庄总祠分迁来的。看来,任墅曾先后有过两支高氏。清末以前的高凤飞(月槎)家族和边庄高氏为同宗,但后来均已迁出。清末以后又从高塍迁来高德华一支,又和边庄高氏联宗,但实际上并非同宗。现丁山高姓多认为任墅、边庄两支高氏为“一高”,和丁南高氏非“一高”。 任墅高家祠堂旧址院墙内壁至今嵌有一方石碑《重修兴福桥碑记》,落款为“均上区十图邑庠生月槎高凤飞撰”,时间为“光绪三年孟冬月谷旦”,清光绪三年为1877年,任墅现存高小槎故居二层青砖楼房建于1939年,上距光绪三年62年,距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117年,此小槎显然并非月槎。任墅村东 宜兴范道乡端圩高氏祖先来自苏北兴化,已传七代。 宜兴官林镇都山乡王庄高氏祖先来自溧阳高林头,已传七代。 常州高氏分支众多,大体都是南宋晋陵令高彻的后代。但北郊九支中,有一支于宋元之交因战乱自松江华亭(今属上海)迁来。这就是分布在常州青山门北20里的普敦高氏,据常州绿野堂《普敦高氏宗谱》中所录撰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5年)的《创修宗谱原序》说:“始祖原籍华亭,号称绍美,曾举孝廉。”绍美公的后代中出了一位明朝开国功臣、汝阴侯,就是绍美公的5世孙高逢时的儿子高显,字公行。当元末四海鼎沸,豪杰并起之际,高显加入了朱元璋反元义军的行列,任指挥之职。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潼关以东已全部被明军所控制。七月,朱元璋下令北伐,高显和其他将领率领益州、济宁、徐州等地军马遵照大将军徐达的军令,在东昌会合,并在徐达指挥下,于闰七月渡过黄河攻取彰德、广平、赵州等郡,继而进军至德州,和名将常遇春及毛让、程华等会合,又进至长芦,元军将领左佥院闻风而逃,大军直抵通州,元顺帝率后妃、太子等宗室人员仓惶北逃。 苏州高氏人才辈出。据《吴县志》(1933年铅印本),荐辟有明代高启(字季迪),户部侍郎,参修元史,为著名诗人,为“吴郡四杰”、“十才子”之一。高启祖上于北宋末南渡至杭州,后转徙苏州北门外。孝廉有东汉高岱。进士有宋淳熙四年高之问,嘉泰二年高不倚(据浙江《萧山谱》,高不倚为高琼6世孙高世则之重孙);明永乐四年高庸(字季常,高启侄),任莆田、余姚知县;清雍正八年高约琪(字雨采),本姓熊,青浦(一作阳)籍,任揭阳知县;高玉驹(字彝尊);嘉庆十三年高翔麟(字文瑞),入翰林转御史,出知陕西。举人有明永乐元年高庸(解元),十二年高进,任遂昌县丞;清雍正四年高约琪,七年高玉驹,任府学;乾隆三年高显宗(字震声),任上犹知县;三十三年高中(字引年),本姓童,任内阁中书;三十五年高应龙(字友夔),任永安知县;嘉庆十二年高翔麟,二十一年高毓岱(字叔詹),任睢阳训导升嵊县知县;清光绪二十八年高人俊(字载之),任府学;宣统二年高庚夔,任司务。武举有清顺治十四年高爵(字汉封),本姓陆,昆山人;高长善(解元)。 上海昆山高氏人才亦甚多,仅据《昆山县志》记载,历代进士有:高烈(字和甫),宋咸淳元年;高敞(字德广),明成化八年,任府尹;高屿(字子舟),弘治十五年;高进(字惟荩),嘉靖八年,任兵部主事佥事。 上海金山张堰高氏自南宋以来颇为兴盛。近代高旭(天梅)为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南社发起人之一。高燮(吹万)曾主修民国《金山县志》,为近代江南著名藏书家。高平子,为近代中国天文学开拓者,曾任台湾“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月球上有座环形山就以其姓名命名。高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人称“光导纤维之父”。 上海崇明岛高氏先祖自山东临淄迁江苏句容,由于金陵(今南京)“寇乱”,高溢、高成二人又于明代迁至崇明,至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子孙繁盛,分布在南通、海门等长江南北各地。 如皋南乡高氏始迁祖高福三,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 ─1424年)与沙氏一同来自江南苏州地区,已发展成为当地大姓。(见如皋《高氏宗谱》,1920年修)据常州《毗陵高氏宗谱》,高彻8世孙富四的4世孙高福一从侄高鹏起后裔分居常熟、如皋等地。 据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双印堂《靖江高氏重修族谱》,靖江高氏始祖高清原籍安徽凤阳府泗水县,为一介儒生,于宋室南渡时迁来靖江,和温州高世则(高傒59世孙)同时代。靖江设县已是明朝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居民都是从各地迁徙来,宋元以来的老户仅高、孔、郑等少数姓氏。由于时势动荡,高清的六个儿子分迁各地,长子高朴迁安庆,次子高枳迁兴化,三子高柚迁泰兴,四子高元迁江阴,五子高彬(字文质)居靖江,六子高懋迁无锡。至光绪二十一年,仅靖江高氏即已发展到一千余男丁,传30余世,散布在花家埭、四圩埭、唐家埭、寺西埭、斜桥、县东、扁圩埭、郑家观音堂、柏木桥、西门、大觉庵、西马路、吴家、新市、张徐观音堂、斜桥北土桥东、章家夹阳埭、夏家埭、西首、高家埭、崔家埭、文昌寺、斜桥北高桥、青龙镇、新土地堂、高家桥、登家埭、九连庵。 丹徒高氏始迁祖高裕为明朝开国功臣,和扬州高明三兄弟同时代,大约同属高傒68世孙。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 ─1398年)自安徽凤阳迁润州丹徒,受封为宣威将军、镇江卫指挥佥事,世代掌管当地屯田事务。直至明末,高裕的7世孙高应龙仍世袭将军职,担任镇江卫指挥佥事。高应龙的子、孙、重孙则世袭忠显校尉、镇江卫千户之职。此外,自高裕5世孙高友起,还有3代4人世袭将军职,担任镇江卫左所千户。直至清康熙年间,高裕 的11世孙高銮仍袭任镇江卫千户。清代,自9世高赤至12世高仁,均例赠登仕郎。(见丹徒《高氏宗谱》,光绪二十二年修) 丹徒高氏世系 68世 79世 一世 十二世 高裕─景─汉─│祚─│迁─忱─ 应龙─ 辉─ 荣─士琳 │ │选─德─ 应斗 │仕─友─│俊─│应魁 │受 │应光 │耀─义臣 │应举─│华─│赤─ ─念劬─仁 │应乾─起鸿 │宏 │应坤 │广─士玫 │进 │奎 江苏(含上海)高姓人物明代还有:江都(今扬州)高孝志,天启举人,信阳知州,城破不屈死;江都(今扬州)高孝瓒,诸生,扬州城破,入学宫自尽;江都高铨,成化进士,南京户部尚书;扬州兴化高榖,永乐进士,东阁大学士(宰相)。清代还有:金陵高岑,高阜之弟,善画山水、花卉,为八大家之一;华亭高岑,诸生;山阳(今淮安)高延第,翰林院待诏;无锡高秉钧,长于医术;武进高星紫,嘉庆举人,善画,工隶书;常熟高培,精楷书;无锡高梅,精医术;甘泉高翔,善画、诗、八分书;吴县高翔麟,嘉庆进士,官至衡永郴桂道;金陵高遇,高岑从子,画师高岑;武进高粹会,晚年好小学、韵书,发明甚多;吴县高宽,工写真画、山水、花卉;苏州高简,能诗,工画山水。现代还有:上海嘉定高尚全,国家经体改副主任、高级经济师;淮安高天,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教授;金湖高胡,政协福建省副主席;南京高怡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上海高鼎三(祖籍宜兴),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金山高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教授,英国电机工程师协会院士;高邮高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扬州高时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曾于1950年作为加拿大拉普拉斯天文测量队队长进入北极圈考察,为进入北极圈的第一位中国人;无锡高斯,江苏省出版总社社长;仪征高崧,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上海高程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家港高章博,中国纺织大学管理工程系主任、教授;武进高兴祖,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高望之,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学术委员;高扬芝,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教授;昆山高国士,苏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南京高马得,江苏省国画院漫画家;南京高文(石斋),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盱眙高翔,吉林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南京高玉蓉(女),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部副教授;镇江高厚永,南京艺术学院民乐副教授;上海高洪涛,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武进青龙乡高家塘高振农,上海社科院宗教所副研究员;邗江高秀英(女),原姓居,艺名筱秀英,扬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扬剧团主要演员,独创“高派”唱腔,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常委。 |